后记(0/2)
能和我的中文读者聊一聊《星河》,这让我十分高兴。很荣幸这本书能在中国面世。这部小说的核心,正是我对这个国家的历史、对宋代伟大人物的敬意。二十年来,通过探索历史上的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我已经发展出自己的一套从历史中汲取灵感、创作小说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我写过意大利、西班牙、英格兰、拜占庭,写过维京人和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还在最近的作品《天下》中写过唐朝。而这一次,我被北宋末年的历史强烈地、深深地吸引住了。一位评论者把我的创作方法称为“直角转弯向奇幻”,我喜欢这个描述。本质上来说,我是在尽我所能地对一个特定的时期进行研究,我会思考这一时期让我感受最强烈的时代主题和历史人物,然后我将真实历史稍稍地拨转方向——转向奇台,而非中国。我这样做是出于敬意。我不愿意假装知道,彪炳千古的苏轼——还有伟大的岳飞,还有至今为人们所欣赏的李清照——在某一时刻有怎样的所思所感。我既不想借他们之口来言说我自己的话,也不想把我自己的想法强塞进他们的头脑中。可是,如果以真实人物为灵感源头,来创造明显有别于他们的小说角色,会让我有一种身为艺术家的荣誉感和解放感。读者会和我一样,明白这些角色并非真实的历史人物,明白我有意为之,好让读者联想到他们。此外,这样一来,我还能够改变时间线,能够让从来都不曾相遇的人相遇(不过我们不妨存有这样的心愿)。这一切之所以会发生,正是因为故事发生在第十二王朝的奇台,而非宋代的中国。这样的处理手段让我既能够探究历史时代的主题和基调,又不至于对真实人物的生平轻举妄动。读者和作者同样明白,我们无法知道古人的内心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