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2)
而我这样稍作改变,让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设定里,则更是强化了这一点。在这些小说里用到一点奇幻元素,还有我非常喜欢的一点。在有关历史的书中,到最后读者都会对过去的人物,还有他们古怪、愚蠢的信仰产生一种优越感,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我们会笑话他们,因为我们感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比他们多太多了。我不喜欢这种感觉。我尝试着让书中的世界与角色所理解的世界相一致。如果八百年前的人们真的相信世上有狐仙、鬼魅(还有仙女,以及神话中森林里的猛兽,我在其他书里写过这些),那我就在我的小说中让这些人们信以为真的东西活过来。我让它们变成故事中的真实存在。我想这样会缩短读者与角色之间的距离。我们会更加理解角色,我们对他们更加感同身受,而没有傲慢和优越感。真希望我能读中文!几年前,吸引我创作《天下》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我对盛唐时代的诗人——杜甫、李白、王维、白居易等——的景仰。如今促使我为宋朝创作了一部小说的,也正是我对李清照,特别是对苏轼的敬意。他们的文学造诣无与伦比。西方人对诗书画之间的联系知之甚少,但尝试着将之作为一种元素,化用到小说当中,这同样是为了表达我对那个时代艺术成就的敬意。我希望故事中对开封陷落和南宋初年历史的“改动”能触动读者,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我希望这些说明能让大家更加了解我是何以了解历史,又如何创作我的全部作品的。十分期待看到大家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