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纵论日俄(0/7)
十四、纵论日俄
1904年2月6日,日本宣布与俄国断绝外交关系,2月8日,日本海军突袭了旅顺港内的俄舰,日俄战争爆发。作为这场战争关系最大的一方,清廷却无奈选择了“局外中立”,眼睁睁地看着两个强盗在自己家里为抢东西而打起来。
耻辱的一幕再次上演。
其实眼下满清朝廷只能选择如此,唯有这样在战后或许才能保住整个满洲。
在经过庚子变乱后,一个拥有四亿五千万人口的大清国如今真正能够作战的近代陆军总人数不足五万,由于《辛丑条约》的限制,缺少工业能力的中国还要接受为期两年的国际军火禁运。在日俄战争前,清廷连备战的能力也没有。
至于海军,重建工作只限于口头上。
由于国库空虚,又要偿还大笔赔款,清廷根本无力负担一场战争的巨额花费。
林铄接到朝廷的上谕,由于关外军务紧急,原驻防通、海地方的栋军即日起全军北上,调至滦州驻防,归北洋大臣统一节制。
栋军被调至滦州布防,林铄却被袁世凯留在了天津。
原来李鸿章所建的北洋大臣行辕已在庚子年间被焚毁,现在袁世凯办公居住的北洋大臣衙门是原来光绪推行新政时准备为他到小站阅兵而新建的行宫,不过戊戌政变后,光绪被太后囚禁,估计此生再也没有机会到天津了。袁世凯做了北洋大臣后,奏请太后将这里改作了北洋大臣行辕。
袁世凯一年当中倒有一大半时间是住在北洋大臣衙门里,而设在保定的直隶总督署衙反而难得回去几次。
林铄到了行辕,将手本递给门房,“劳烦通禀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