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媒体立场(2/5)
手段,但表演本身是不会说谎的。我喜欢乔纳-希尔扮演的迈克尔在采访受害人时一个细节:隔桌对坐,迈克尔没有把笔记本放在桌面上,而是问话同时两手悄悄在桌下记录,眼睛始终盯着受访人。这种细节恐怕只有当过记者才能会心领会,当面记录更像庭审,受访者容易被冒犯也容易分心。”
“《聚焦》部是最平民化又最职业化的电影,墨菲-斯坦顿作为导演,最高明的处理,是在故事后半段呈现报道效果时,几乎对‘获普利策奖’只字未提,结尾收在读者打爆热线,忙碌的新闻人一如既往冷静回答:‘你好,这里是聚焦’。媒体记者是所有‘英雄’属性行业里,最需要自觉与光环保持距离的职业,这个简练的结尾隽永得体。”
“尽管《聚焦》从内容到呈现都是最好的电影教科书范本的经典手法,个人却不看好它在威尼斯的得奖前景,导演墨菲-斯坦顿大概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影片对教会的抨击毫不留情,直指教会是全世界最藏污纳垢的组织,看完对宗教本身的敬畏也土崩瓦解。这种‘冒犯’显然会让有神论者不舒服。”
“个人看来,故事其实是把在世俗世界拥有强大力量的教会当做了强权控制的设定,《聚焦》所呈现的还是普通人挑战权威的勇气和努力。在不同社会,强权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报人在充分自省的前提下行使监督职责,这正是媒体‘第四权力’的核心价值。”
“尽量用冷静的目光来观看这部电影,但听到‘报道这样的故事,就是我们选择这一行业的原因’的台词时,我还是被燃得不行,在‘纸媒寒冬’的年代,《聚焦》的出现带有某种悲壮色彩,它如实刻画的新闻操守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