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3)

却能扔出最后二十块钱在夜市上买两个人的啤酒和‘花’生米。那时候我们用食堂的‘鸡’‘腿’打赌,‘鸡’‘腿’就像一般等价物那样代替了货币流通在宿舍的赌局上。

那时候还有很多事情,我想我一生再也不会经历。

就是这种不完美的日子却有人怀念,出国以后和一个年长的北大校友喝啤酒,他看着天‘花’板说:“那时候我们没有钱……”很怀念的语气。

正是同样的怀念在驱使我记录那时的往事,用这些故事为已经失去的时间画一幅素描。

《此间》中使用的人名无一例外出自金庸先生的十五部武侠小说,这是初稿读者们一直争论的焦点。有的朋友非常喜爱这种人物的位移,也不乏朋友质疑这种传自日本的同人风格作品是否有足够的独创‘性’,还有朋友进而认为故事的表皮并不重要,大家只是在阅读虚幻里真实的感动。而在我个人,我使用这些特殊的人名并无太多的构思,我只是非常喜爱金庸先生的武侠并感谢它们伴我度过了漫长的学生生涯,我也曾不止一次想过我身边的朋友是否像江湖上的某人,于是我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语嫣》一文所使用的构思。

在此要感谢那个不知名的‘女’孩,是她奇妙的思想让我走出了第一步。

但是,无论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叫什么名字,他们都不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江湖英雄和侠‘女’,他们更贴近于曾经出现在我身边的少年朋友们,而《此间》,也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此间》中的大部分故事并非出自杜撰,有我个人的经历,更多的是我从朋友那里听来的故事。大部分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北大,也有少部分来自其他的大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