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8章 风波未平臣子心(二)(0/4)
对于这些事情,各地的官员们当然也是纷纷上疏,提醒朝廷注意,同时朱载坖也命令各地官员就大明现在的商业赋税上疏,检讨得失,对于大明现在的商业税收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混乱,收多少,怎么收,在哪里收,向谁收,都是一笔烂账,不管是朝廷、地方官府甚至是商人自己,都不太清楚这个赋税是怎么收取的。
很多地方官员都上疏说了此事,他们认为:“凡桥梁、道路、关津私擅抽税,罔利病民,虽累诏察革,不能去也。”虽然看似朝廷所征收的商税不多,但是商人所承担的各种苛捐杂税确实是十分之多的,而且大部分的税款并没有进到朝廷中,而是消失在了大明的官僚体系之中。
张四维也向朱载坖上密疏讨论此事:“市肆所陈虽商贾之事,然而风俗之奢俭、人情之华实、国用之盈缩皆由于斯焉,岂可不重?”
前首辅张居正在和朱载坖的密疏讨论此事的时候也说道:“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
对于工商税,朝廷上下,甚至是民间都在积极讨论,而在这种讨论之中,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就出炉了,就是所谓的关市不征,对于关市不征,其实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观点,在大明,这种所谓的关市不征的说法,其实是早就有的说法,不过这次朝廷要商量对工商业统一征税,才开始大规模流传的罢了。
根据厂卫的密报,现在有很多人赞同所谓的关市不征,他们认为:“征商,前代亦有之,然实衰世苟且之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