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齐王的手段惊为天人(1/4)
土豆,是在明朝末年才传入国内,虽然被小心翼翼的培育,但因为数量太少,扩展的时间也就很慢,土豆并没有挽救大明王朝的命运,直到乾隆年间才得以广泛种植。
而地瓜则是在明朝万历、天启年间,就已经同玉米等农作物,传入国内,并普遍种植于广西,云南等省份。
因为其高产的特性,特别受到百姓的欢迎。
但因为许多外部和内部的原因,最终使得地瓜和玉米没能广泛推广,也没能拯救大明王朝。
朱榑所普及的这种地瓜,是红薯。土豆,也是系统直接兑换,不带毒。可以直接大规模种植,他所能从系统中兑换的土豆和地瓜数量,相对比较有限。
直接用来食用,太过浪费,当做种子来用,最为合适。
等今年在三晋之地,爆发干旱问题,大量流民来到齐地,齐地已经获得了一轮大丰收,足以应对这一轮天灾。
然后,消息必然会传到朝廷,到时候,这两款农作物,势必会引起朝廷的重视,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压力,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大肆推广。
这就是朱榑的初步计划!
而在齐地之内,也果然引起巨大的轰动。
起初,大家的注意力只是放在精盐的上面,因为这玩意儿实在是太精细了,比起粗糙泛黄的盐巴,这精盐简直比宫中所用的细盐还要精致。粒粒细碎而均匀,晶莹剔透,宛若艺术品一般!
比起常规的细盐,其精度不可同日而语,完全不在一个等量级上面!
要知道,齐地也是食盐的重要产地之一。
朝廷的部分细盐,就是从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