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危机(1/9)
为维护你的朋友打算,你们当然不想一辈子流亡无终日,一世人受官方通辑,你领旨谢恩,只是权宜之策,莫忘了若能报仇雪恨,又何必在乎眼前忍让?”
戚少商低声道:“我明白。”
他明白。
他明白他自己的处境。
他明白应为大局着想。
他明白他们的心意。
他更明白,他要报仇,为死去的人报仇,他不能让他们白白送命,为了复仇,他不惜牺牲一切。
复仇的力量,往往要比爱来得更大,更强烈。
很多人能够成大事,便是因为善用这两种人类天性所形成的力量。
这种力量绝不应被低估。
这两种力量,也往往形成分歧,成为一正一邪相持的势力。
戚少商等人,要到后来才完全明了个中的变化。
无情、唐晚词、雷卷、银、铁、铜三剑、郗舜才、巨斧仆、宾东成等自猫耳镇一役,格杀文张后,要郗舜才、宾东成仍留守南燕,余人护送无情,日夜兼程,赶返京师,竟比预期中早到五天。
无情在京师外五十里,已请较不为人注意的巨斧仆和铁剑,潜入城中,暗中知会诸葛先生。
这一举是为免蔡京及傅宗书的人派人拦截,以“通匪”之罪杀人灭口。
诸葛先生一旦得悉,即亲自出城,接返无情。当下诸人定计,由诸葛先生面圣,用极隐晦而含蓄但又使当事人必当分明的语言劝谕:若再追杀“连云寨”的人,只会逼戚少商把“证物”公诸于世,而戚少商已把此机密及证据交由九位不知名的武林同道收存,杀人既不能灭口,何不转而重加安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