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沙漠之城的分桃日(1/7)
高在一米五以上,这个高度的跨栏应该都不会造成麻烦。麻烦在于,那些千里迢迢跑来撒哈拉的人类,通常都渊博智慧,毕生从事最高端科学课题研究,这些人宁愿在外面把“城堡”看完两次,都不愿意逾越常规,选择十米助跑之后的轻逸。爱因斯坦之所以几百年才出一个,跟科学家驾御轻逸的能力不足不无关系。
跨越栏杆,进入城市,放眼看去是非常漂亮的街道。清一色雪白的大理石板连绵铺开,笔直通向各个方向。其特异之处在于,无论怎么践踏,上面都不会留下丝毫污渍,人或卡车经过的痕迹都很快会消失。夜幕降临时候,石板会泛出微微的荧光,足以照亮归去的醉眼,却不会惊吓初起的诗思。当然,这个地方存在一万年之后,都不太可能有人跑来写诗。所以设计者的温柔,后来被证明是一种杞人式的过虑。
撒哈拉不大,街道却非常多。大街小巷的走向按照五行八卦而设置,或精确的说,按照被扭曲了的五行八卦而设置。看上去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人迷路。由于八卦阵存在一种远古的魔力,所以指南针和全球定位系统都无法解决由此带来的迷路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当年的撒哈拉城市规划由中国人负责,而建筑实施由法国人负责。双方都不愿意使用对方的语言或第三国语言沟通,只好大量借用手语,灯语,甚至摩斯电码,导致图纸和施工之间,存在二次乃至无数次创造的过程。后来,城里的居民都习惯了带一根以千米计的长绳子,出门的时候把绳子拴在门把上,出来干什么都好,但凡要回去了,就顺着绳子闭着眼睛往回摸,千万不能看,一看就出现幻象,物理学家见到牛顿,生物学家见到赫胥黎,空间研究学者看到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